中国论坛

《中国论坛》是综合性论坛
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

头像

“采耳式报道”不是好记者,也不是好顾客 (中国论坛)

作者: admin ⌂ @, 发表于: 星期六, 三月 15, 2025, 00:43 (44天前)

“采耳式报道”的不是好记者,也不是好顾客

  在不违反法律及造成重大危害的情况下,应尽可能多地给予人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,尊重每人的隐私和尊严。每年315都会有一些奇葩报道出来,今天我看到了这篇:

  不要误会,这不是大河报写的文章,而是江西《都市现场》的电视节目,大河报只是转载了他们的文章,上了百度热搜第一。
  这样的报道有没有价值?我认为新闻价值为零,甚至是负值。
  这名我没看到署名的记者,究竟几岁?是男是女?对于社会上存在这么点擦边的商业娱乐,竟然如此惊讶?

  而且更奇怪的是,体验过了,反手来一个举报,作为一个顾客,这太没品了。
  那么作为一个记者呢?如此“暗访”,做得对吗?
  我认为,记者不去探究真正危害社会的丑恶现象,而去做这种“采耳即采花”的体验式报道,相当于走了一条“邪路”。
  一家采耳店开在那里,自有市场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来监管他们,像这类没有第三方受损者的生意,假如没有当事一方要求“维权”,记者根本没有介入的权利。

  记者冒充顾客去体验“采耳即采花”,更是让自己陷入一种自证的矛盾。
  逻辑如下:
  1,假如你说你只是来做采访的,那你所体验到的服务算什么?
  2,有没有可能,你只是以做暗访为名,来为自己的消费打掩护?你的费用向单位报销了没有?还是自掏腰包?

  别看这些细节好像很微小,但正是这些细节,才折射这篇报道的本质。
  3,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,这名记者所接触的女性有实质的卖淫证据,仅仅只是在交流消费意向。既然如此,这些女子也并没有违法犯罪,那么曝光她们算是侵犯人家的隐私权吧?

  4,记者和新闻媒体以自己偏执的傲慢,冒然侵犯底层失意女子的隐私权,这是话语权强势的一方,对人民私生活的过度干涉。在中国,官办媒体有70%以上的公权力属性,因此进一步说,这是记者行使公权力强行清扫私生活的灰度空间。
  你觉得呢。

  353次阅读

完整帖子:

 主题RSS Feed

帖子总数: 10232; 主题总数: 8033; 注册用户: 150; 当前在线: 2311 (0注册用户; 2311游客)
论坛时间: 2025-04-27, 17:59
Copyright (c) 2009-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|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.